常青藤个人文集
秦岭扎记
我的幸运来自森林
常青藤专业号 | 2021-2-1

“白日不到处,青春恰自来。苔花如米小,也学牡丹开。”数十年来,我在秦岭腹地工作生活的经历,幸运地与这首诗的意境重叠。

我走出大学校门就来到佛坪,在此工作生活31年。回顾我的职业生涯,是一场向森林深处的靠近,是一场在秦岭世界的行走,是一场生存与理想的对峙,也是一场残酷的适应。自《佛坪手记》出版以来,每每听到此书给一类人打开一扇窗户、启迪一段思路、指出一处努力方向等反馈时,我为自己能在基层中坚持林业事业和科普写作而自豪。

春寒料峭磋磨着,夏日炎炎炙烤着,秋风瑟瑟肆虐着,天寒地冻蹂躏着,将这些煎熬看作前行路上必不可少的故事时,我洒落在森林中的身影不再孤单,我行走在森林中的脚步不再疲惫,我与森林的故事越来越充实。每一个清晨,森林的气息侵袭着我的理想和肌肤,也浸染着森林中辛勤的生灵们——这些生命是我的朋友,是森林故事的主角,也是《佛坪手记》的主角。

同样被森林故事煎熬着的,是守护在自然保护一线的巡护者。他们看不到佳节缤纷的焰火,看不到街头巷尾穿梭的快递小哥。他们是《佛坪手记》中的“我”,这一大群“我”,有的已耄耋之年或已不在人世,幸运的是,我们曾一起切磋与大自然的相处之道。

人类与森林的关系,以友好型互动为主流,对抗与对峙也难以避免。因为肩上扛着沉甸甸的责任,怀里揣着热腾腾的理想,心里装着牵一动百的生态环境,每一段旅程都卓尔不凡。

每一段与森林的亲密接触都满载着艰辛和浪漫。长距离的徒步、可遇而难求的邂逅、毫无征兆的骤雨、突然出现的猛兽等,注定使我与森林的故事充满刺激。每当外出作业归来,汗渍斑斑的我蜗居于陋室,倦意随着炊烟弥散;每当被雨雪阻隔,围着炉火分享各自的森林故事,友谊在小屋里回荡;每当夜幕降临,炉火在营房里跳跃,饥渴和疲倦驶向烛光,幸福也随之涌上心头……吃饱了,喝饱了,分享了,交流了,解乏了,思念了,钻进睡袋里,很快进入深睡眠,是夜,无梦。

我与森林的故事,由一次又一次难以忘怀的经历组成。每一个生灵都在不断地展示着自己,弱肉强食、以众取胜、以退为进、兵不厌诈、退求其次、互利共赢等实际事例,清晰地在眼前上演,使我对森林心生胆怯,也心生敬畏。

在森林深处谋生并立足,从残酷的适应开始。一片云海飘忽过来,即可遮天蔽日,使我不知西东;雨雾被一股山风送过来时,呈排山倒海之势,似乎要将我从地面拔起;当浓雾与山风合力时,常常切换成阵雨,将我全身浸透。常常与一些急匆匆赶路的小动物相互不经意地“惊扰”;时而遇到猛禽在空中盘旋或追逐猎物;常有幸欣赏小鸟在林间鸣唱或觅食,感慨它们和我一样,正在享受着自己的森林故事。

我日复一日地行走在秦岭深处的森林里,日复一日地干着简单重复的工作,年复一年地守望着太阳和月亮从狮子崖后边升起,年复一年地感叹“年怕中秋月怕半”,我与森林的故事依然单纯如故。在研究大自然中感悟人生价值,在观察大自然中摸索生存智慧,在享受大自然中体会和谐共处,将这些看似高远的理念落实在一言一行中,是我创作《佛坪手记》的幸运收获。

7645
阅读
109
评论
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
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-file技术构建